1984-1995 钢铁时代的精度启蒙
在台州老集体经济的量具厂车间里,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张总第一次体会到: "千分之一毫米的误差,就是合格与废品的分界线。"
这把游标卡尺教会他的不仅是测量技术,更是对安全近乎苛刻的追求——这种精神后来成为我们安全座椅的基因。
1996 破壁时刻
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,张总做了一个让同事震惊的决定: 放弃"铁饭碗",用全部积蓄买下三台二手机床。
精工量具厂牌初创时生产的金属量具,至今仍被老客户称为"用不坏的测量艺术品"。
2003-2009 材料的革命
当团队突破50人时,我们做了一次战略豪赌: 投入全年利润引进吹塑机,转型塑料制品。
当时无人理解这个决定,直到2010年那个春天...
2010 顿悟在科隆
张总在德国Kind+Jugend展会上驻足良久: "这些安全座椅的金属部件,需要量具级的精度;这些通过吹塑成型的缓冲结构,需要我们的塑料改性技术;去实现让每个家庭都能用得起的安全座椅;而它们保护的,是中国家庭最珍贵的未来。"
2014 薪火相传
当张工(女儿)带着年轻的热血加入时,我们砍掉所有非安全品类,All in儿童出行安全。
2024 新安全纪元
ECE R129新规实施时,我们CY系列的创新:
✓ 沿用1984年的金属应力计算模型(精度传承)
✓ 坚持无毒安全的材料配方(安全守护)
✓ 14年来每一张图纸积累的产品创新(精神延续)